简体 繁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检察活动 - 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

发布时间:2024-05-28  来源:本网  点击量:955  


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

(检例第42号)

 

【关键词】

强奸  猥亵儿童  情节恶劣  公共场所当众

【基本案情】

被告人齐某,男,19691月出生,原系某县某小学班主任。

2011年夏天至201210月,被告人齐某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利用午休、晚自习及宿舍查寝等机会,在学校办公室、教室、洗澡堂、男生宿舍等处多次对被害女童A10岁)、B10岁)实施奸淫、猥亵,并A女童外出看病为由将其回家中强奸。齐某还在女生集体宿舍等地多次猥亵被害女童C11岁)、D11岁)、E10岁),猥亵被害女童F11岁)、G11岁)各一次。

【要旨】

1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害人陈述稳定自然,对于细节的描述符合正常记忆认知、表达能力被告人辩解没有证据支持,结合生活经验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能够形成完整证明体系,可以认定案件事实。

2奸淫幼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规定的从严处罚情节,社会危害性与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二至四项规定的情形相当的,可以认定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3行为人在教室、集体宿舍等场所实施猥亵行为,只要当时有多人在场,即使在场人员未实际看到应当认犯罪行为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

【指控与证明犯罪

(一)提起公诉及原审判决情况

2013414日,某市人民检察院以齐某犯强奸罪、猥亵儿童罪对提起公诉。59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本案。923,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齐某犯强奸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未上诉,判决生效后,报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20131224,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原判认定部分事实不为由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141113,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作出判决,认定齐某犯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齐某不服提出上诉。

2016120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终审判决,认定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及再审改判情况

省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终审判决确有错误,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该案适用法律错误,量刑不当,应予纠正。201733最高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017124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本案,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席法庭,辩护人出庭为原审被告人进行辩护。

法庭调查阶段,针对原审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况检察员着重就齐某辩解与在案证据是否存在矛盾,以及有无其他证据或线索支持其辩解进行发问和举证,重点核实以下问题:案发前齐某与被害人及其家长关系如何,是否到女生宿舍查寝是否多次单独将女生叫出教室,是否带女生回家过夜。齐某当庭供述被害人及其家长没有矛盾,承认曾到女生宿舍查寝,为女生揉肚子,单独将女生教室问话女生外出看病以及回家过夜。通过当庭讯问,进一步印证了被害人陈述细节的真实性、客观性

法庭辩论阶段检察员发表出庭意见:

首先,原审被告人齐某犯强奸、猥亵儿童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1各被害人及其家长和齐某在案发前没有矛盾。报案及时,无其他介入因素,可以排除诬告的可能。2各被害人陈述内容自然合理,可信度高,且有同学的证言予以印证。被害人对于细节的描述符合正常记忆认知、表达能力,如齐某实施性侵害的大致时间、地点、方式次数等内容基本一致。被害人年幼报案及作证距案发时间较长等客观情况,具体表达存在一致之处,完全正常3害人陈述的基本事实得到本案其他证据印证,如齐某卧室勘验被害人辨认现场的笔录、现场照片被害人生理状况诊断证明等

其次,原审被告人齐某犯强奸罪情节恶劣,且在公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对此不予认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1齐某奸淫幼女“情节恶劣齐某利用教师身份,多次强奸名幼女,犯罪时间跨度长。本案发生在校园内,对被害人及其家人伤害非常大,对其他学生造成了恐惧齐某的行为具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5条规定的多项“更要依法从严惩处的情节,综合评判应认定为“情节恶劣”,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2中齐某的行为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公共场所系供社会上多数人从事工作、学习、文化、娱乐、体育、社交、参观、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具备由多数人进出、使用的特征。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3条明确将“校园”这种除师生外,其他人不能随便进出的场所认定为公共场所。司法实践中也已将教室这种相对封闭的场所认定为公共场所。本案中女生宿舍是20多人的集体宿舍,和教室一样属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涉众、公开性,应当是公共场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3条规定,在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认定为当众猥亵。本案中齐某在熄灯后进入女生集体宿舍,当时就寝人数较多,床铺之间没有遮挡,其猥亵行为易被同寝人所感知,符合上述规定“当众”的要求

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坚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理由是一是认定犯罪的直接证据只有被害人陈述,齐某始终不认罪,其他证人证言均是传来证据,没有物证,证据链条不完整。二是被害人陈述前后有矛盾,不一致。且其中一个被害人在第一次陈述中只讲到被猥亵,第二次又讲到被强奸,前后重大矛盾

针对辩护意见,检察员答辩:一是被害人陈述的一些细节,如强奸的地点、姿势等,结合被害人年龄及认知能力,不亲身经历,难以编造。二是齐某性侵次数多、时间跨度长,被害人年龄小,前后陈述有些细节上的差异和模糊是正常的,恰恰符合被害人的记忆特征。且被害人对基本事实和情节的描述是稳定的。有被害人虽然在第一次询问时没有陈述被强奸,但在此后对没有陈述的原因做了解释,即当时学校老师在场,不敢讲。这一理由符合孩子心理。三是被害人同学证言虽然是传来证据,但其是在犯罪发生之后即得知有关情况,因此证明力较四是齐某及其辩护人对其辩解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者线索支持。

20186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审判委员会会议审议本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一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书认定的齐某犯罪事实、情节符合客观实际。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有客观证据、直接证据少,被告人往往不认罪等特点。本案中,被害人家长与原审被告人之前不存在矛盾,案发过程自然。被害人陈述及同学证言符合案发实际和儿童心理,证明力强。综合全案证据看,足以排除合理怀疑,能够认定原审被告人强奸、猥亵儿童犯罪事实。二是原审被告人在女生宿舍猥亵儿童的犯罪行为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考虑本案具体情节,原审被告人猥亵儿童犯罪行为应当判处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三是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确有错误,依法应当改判。

201872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原审被告人齐某犯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指导意义】

    (一)准确把握性侵未成人犯罪案件证据审查判断标准

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证据的审查,要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按照有别于成年人的标准予以判断。审查言词证据,要结合全案情况予以分析。根据经验常识未成年陈述合乎情理、逻辑,对细节的描述符合其认知和表达能力,且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被告人的辩解没有证据支持,结合双方关系不存在诬告可能的,应当采纳未成年人的陈述。

(二)准确适用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5条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更要依法从严惩处”的七种情形。实践中,奸淫幼女具有从严惩处情形,社会危害性与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二至四相当的,可认为属于该款规定的“情节恶劣”。如,款第二项规定的“奸淫幼女多人”,一般是指奸淫幼女三人以上。本案中被告人具备教师的特殊身份奸淫二名幼女,且分别奸淫多次其危害并不低于奸淫幼女三人的行为,可以认定符合“情节恶劣”的规定

(三)准确适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刑法对“公共场所当众实施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从重处罚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3条规定了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可以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犯罪。适用这一规定,是否属于“当众”实施犯罪至为关键。对在规定列举之外的场所实施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的只要场所具有相对公开性,且有其他多人在场,有被他人感知可能的,就可以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表明:学校中的教室、集体宿舍、公共厕所、集体洗澡间等,是不特定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实施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认定为“公共场所当众实施犯罪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62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条、23条、第25

 

 

骆某猥亵儿童案

(检例第43号)

 

【关键词】

猥亵儿童罪  网络猥亵  犯罪既遂

【基本案情】

被告人骆某,男,19937月出生,无业。

20171月,被告人骆某使用化名,通过QQ软件将13岁女童小羽加为好友。聊天中得知小羽系初二学生后,骆某仍通过言语恐吓,向其索要裸照。在被害人拒绝并在QQ好友中将其删除后,骆某通过小羽的校友周某对其施加压力,再次将小羽加为好友。同时骆某还虚构“李某”的身份,注册另一QQ号并添加小羽为好友。之后,骆某利用“李某”的身份在QQ聊天中对小羽进行威胁恐吓,同时利用周某继续施压。小羽被迫按照要求自拍裸照十张,通过QQ软件传送给骆某观看。后骆某又以在网络上公布小羽裸照相威胁,要求与其见面并在宾馆开房,企图实施猥亵行为。因小羽向公安机关报案,骆某在依约前往宾馆途中被抓获。

【要旨】

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以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儿童拍摄裸体、敏感部位照片、视频等供其观看,严重侵害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构成猥亵儿童

【指控与证明犯罪

(一)提起、支持公诉和一审判决情况

201765日,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骆某犯猥亵儿童罪对其提起公诉720日,区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本案。

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出示了指控犯罪的证据: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及被告人供述,证明骆某对小羽实施威胁恐吓,强自拍裸照的行为;QQ聊天记录截图、小羽自拍裸体照片身份信息等,证明骆某明知小羽系儿童及强拍摄裸照的事实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被告人骆某为满足性刺激,通过网络对不满14周岁的女童进行威胁恐吓,强迫被害人按照要求的动作、姿势拍摄裸照供其观看,并以公布裸照相威胁欲进一步实施猥亵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猥亵儿童罪对其定罪处罚。

辩护人对指控的罪名无异议,但提出以下辩护意见:一是认定被告人明知被害人未满14周岁的证据不足二是认定被告人利用小羽的校友周某对小羽施压、威胁并获取裸照的证据不足三是被告人猥亵儿童的行为未得逞,系犯罪未遂四是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认罪态度较好,可酌情从轻处罚。

针对辩护意见,公诉人答辩一是被告人骆某供述QQ聊天中已知小羽系初二学生,可能不满14周岁,看过其生活照、小视频,了解其身体发育状况,通过周某了解过小羽的基本信息,被告人骆某应当知道小羽未满14周岁的幼女二是证人周某次证言均证实其被迫帮助骆某威胁小羽,能够与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证,同时有相关聊天记录予以证,足以认定被告人骆某通过周某对小羽施压、威胁的事实。三是被告人骆某前后实施猥亵儿童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1骆某强迫小羽自拍裸照通过网络传输供其观看。该行为虽未直接接触被害人,但实质上已使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侵害。骆某已获得裸照并观看应认定为犯罪既遂2骆某利用公开裸照威胁小羽,要求与其见面在宾馆开房,并供述意欲实施猥亵行为。因小羽报案,该猥亵行为未及实施,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一审判决情况法庭经审理,认定被告人骆某强迫被害女童拍摄裸照,并通过QQ软件获得裸照的行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但被告人骆某以公裸照相威胁,要求与被害女童见面,准备对其实施猥亵,因被害人报案未能得逞,该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系犯罪未遂。2017814日,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骆某犯猥亵儿童(未遂)判处有期徒刑年。

(二)抗诉及终审判决情况

一审宣判后,区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均存在错误,并导致量刑偏轻。被告人骆某利用网络强迫儿童拍摄裸照并观看的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犯罪形态为犯罪既遂。2017818日,该院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某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支持区人民检察院抗诉意见。

20171115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某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持抗诉。检察员认为:1关于本案的定性。一审判决认定骆某强迫被害人拍摄裸照并传输观看的行为不是猥亵行为,系对猥亵儿童罪犯罪本质的错误理解。一审判决未从猥亵儿童罪侵害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实质要件进行判断,导致法律适用错误。2关于本案的犯罪形态。骆某获得并观看了儿童裸照,猥亵行为已经实施终了,应认定为犯罪既遂。3于本案量刑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5条的规定,采取胁迫手段猥亵儿童的,依法从严惩处一审判决除法律适用错误外,还遗漏了应当从重处罚情节,导致量刑偏轻。

原审被告人骆某的辩护人认为,骆某与被害人没有身体接触,该行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不能成立,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审被告人骆某以寻求刺激为目的,通过网络聊天对不满14周岁的童进行言语威胁,强迫被害人按照要求自拍照供其观看,已构成猥亵儿童罪既遂,依法应当从重处罚。对于市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意见,予以采纳。20171211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原审被告人骆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指导意义

猥亵儿童罪是指以淫秽下流的手段猥亵不满14岁儿童的行为。刑法没有对猥亵儿童的具体方式作出列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认定。实践中,只要行为人主观上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猥亵儿童的行为,侵害了特定儿童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应当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

网络环境下,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虽未直接与被害儿童进行身体接触,但是通过QQ、微信等网络软件,以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儿童拍摄、传送暴露身体的不雅照片、视频,行为人通过画面看到被害儿童裸体、敏感部位的,是对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严重侵害,与实际接触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

检察机关办理利用网络对儿童实施猥亵行为的案件,要及时固定电子数据,证明行为人出于满足性刺激的目的,利用网络,采取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被害人拍摄、传送暴露身体的不雅照片、视频供其观看的事实。要准确把握猥亵儿童罪的本质特征,全面收集客观证据,证明行为人通过网络不接触被害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与直接接触被害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相同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条、第19条、第25

 


 

于某虐待案

(检例第44号)

 

【关键词】

虐待  告诉能力  支持抚养权

【基本案情】

被告人于某,女,19865月出生,无业。

20169月以来父母离婚,父亲丁某年在外地工作,被害人小田(女,11一直继母于某共同生活。于某小田学习生活习惯问题为由,长期、多次实施殴打20171121日,于某因小田咬手指甲等问题衣服撑、挠痒工具实施殴打,致小田离家出走。小田被爷爷找回后经鉴定头部、四肢等多处软组织挫伤身体损伤程度达到轻微伤等级

【要旨】

1被虐待的未成年人年幼无法行使告诉权利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的情形,应当按照公诉案件处理,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并可以依法提出适用禁止令的建议

2抚养人对未成年人未尽抚养义务,实施虐待或者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不适宜继续担任抚养人的,检察机关可以支持未成年人或者其他监护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

【指控与证明犯罪】

20171122日,网络披露11岁女童小田被继母虐待的信息引起舆论关注市某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的检察人员得知息后,会同公安机关和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对被害人小田进行询问和心理疏导。通过调查发现,其继母于某存在长期、多次殴打小田的行为,涉嫌虐待罪。本案被害人系未成年人,没有向人民法院告诉的能力,也没有近亲属代为告诉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对于某以涉嫌虐待罪立案侦查1124日,公安机关作出立案决定。次日,犯罪嫌疑人于某投案自首。2018426日,公安机关以于某涉嫌虐待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某人民检察院依法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听取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意见核实了案件事实与证据。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被害人陈述能够相互印证,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证言证实,能够证明于某长期、多次对被害人进行殴打,致被害人轻微伤,属于情节恶劣,其行为涉嫌构成虐待罪。

2018516日,人民检察院以于某虐待罪对其提起公诉。531日,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

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于某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应当以虐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无异议。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被告人于某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情节恶劣,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虐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于某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系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综合法定、酌定情节,建议在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八个月之间量刑。考虑到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缓刑,公诉人向法庭提出适用禁止令,禁止被告人于某再次对被害人实施家庭暴力

最后陈述阶段,于某表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和证据无异议,并当庭认罪。

法庭经审理,认为公诉人指控的罪名成立,出示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提出的量刑建议适当,予以采纳。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于某犯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禁止被告人于某再次对被害人实施家庭暴力。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支持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

某市某区人民检察办理本案中发现,20159,小田的亲生父母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约定随父亲生活。小田的父亲丁某于201512月再婚。丁某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能力亲自抚养被害人。检察人员征求小田武某的意见,武某愿意抚养小田。检察人员支持武某到人民法院起诉变更抚养权。2018115日,小田生母武某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出变更抚养权诉讼。法庭经过调解,裁定变更小田的抚养,改由生母武某抚养生父丁某给付抚养费至其独立生活为止

【指导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虐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往往没有能力告诉,应按照公诉案件处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可能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可以建议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成员虐待的案件,结合犯罪情节,检察机关可以在提出量刑建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人民法院提出适用禁止令的建议禁止被告人再次对被害人实施家庭暴力,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督促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认真改造。

夫妻离婚后,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对未成年人实施虐待或者其他严重侵害合法权益行为不适宜继续担任抚养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支持未成年人或者其他监护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2、第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第1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第9、第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7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中国长安网 四川长安网 人民网 新华网 正义网 法制网
COPYRIGHT © 2024 http://www.yasjcy.gov.cn/ ALLRIGHT RESERVED. 蜀ICP备14008228号-1
版权所有: 雅安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雅安市人民检察院 网站访问总量:4483099 人次 技术支持: 程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