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检察院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夯实基础促规范,强化教育建队伍,深度融合提效能,深耕“党旗红·检察蓝”党建品牌,有力提升机关党建水平。先后3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连续5次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夯实基础促规范
迸发机关党建生命力
01
创新组织体系
紧扣“党旗红·检察蓝”主题,突出检察机关职能职责,打破传统以科室划分支部的界限,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重新设置以强化法律监督,推动检察业务工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正义检察蓝”支部;以传播法治精神,推动检察宣传工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风清检察蓝”支部;以实施关爱行为,推动检察便民服务工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和谐检察蓝”支部。按照“以岗识人、以人择岗、人岗相适”原则,把24名在职党员调整到新组建的支部。由党组提名并经支部全体党员选举,由部门负责人分别担任三个支部的书记,相关业务骨干担任各支部委员。
02
规范支部建设
以提升组织能力为重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抓好支部活动规范化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建知识、党委重大工作部署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对“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以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围绕强化法律监督、推进法治宣传、增强服务实效,把交流研究业务工作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要内容,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突出支部职能特点。围绕支部重点工作,根据党员性格特点、履职能力、爱好特长分配工作,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协作形成合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以促进支部特色发展。
03
丰富活动载体
建成集党员教育培训、支部活动、展示形象为一体的多功能“党员之家”,建设以“清正廉洁”为主题,涵盖纪委监委办案、检察办案、法院庭审、监舍等情景模拟教育区的廉政教育基地和由一个宣誓广场、一面伟人长墙、一组党建理论组成的“三个一”党建苑,营造浓厚氛围。搭建融“入党誓词、党章党规、党建动漫、党建专题片、红色影视、身边典型”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收录党章党规8篇、红色影视21部、身边典型8个、名检宣传片13部,强化示范引领。整合建立微信党支部3个,实时推送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上级精神、法规政策、院领导带头讲授的“微党课”等;印制《党员活动手册》,将政治功能、考核功能、记实功能等融为一体,强化新形势下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强化教育建队伍
激发党员干警向心力
01
着力增强党性修养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依托“茶德·博法”学习品牌,充分运用“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转作风、树新风、作表率、抓落实”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党员干警政治自觉、政治定力、政治历练、政治担当、政治自律,争做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02
狠抓专业素能提升
强化支部人才培养功能,把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疑难案件攻坚作为支部活动和“主题党日”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党员干警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先后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万名侦防能手、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公诉人、四川省检察机关“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提名奖、四川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优秀个人等一批公正规范司法的先进典型。
03
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强化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科室”等评比表彰活动。实施“党员积分评星”管理制度,细化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参与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服务群众和发挥作用等33条标准,采取“动态登记、季度公示、年终评星”等方式进行管理,坚持将积分情况与党员评先选优、奖励惩处挂钩,切实加强支部对党员干警的教育、管理、约束、激励。
深度融合提效能
释放党建工作推动力
01
以党建护航祖国花朵茁壮成长
“正义检察蓝”支部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保护少年儿童权益,整合“四大检察”办案力量,组建“蓝精灵”办案团队,引入10家司法、行政和社会支持体系力量,成立“蓝精灵”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中心,加强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家庭教育等工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抚慰50余次,向4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5万元;对涉案18名(含被害人)存在不同程度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干预处置。“1+4+3+N”罪错未成年人分级精准干预体系,被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刊转。
02
以党建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
“风清检察蓝”支部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为目标,创建“检‘茶’法韵”普法品牌,成立“检‘茶’法韵”新媒体工作室,通过连接“检察快道”,一键办理检察业务120余次,开播“检察之声”,用无线电波传递458个法治案例、5000余条法律常识,开办“检察讲堂”,订单化普法50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创办“检察说法”,拍摄普法短视频26条,铺设“检察邮路”,将3300余份预防犯罪宣传资料送达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以人民群众“看得见”“能参与”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普法,引领社会法治意识。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产品特色品牌。
03
以党建助力司法为民温度常在
“和谐检察蓝”支部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优做实人民至上,创新推行“法润民心”诉源治理模式,通过组建“茶都枫桥”办案团队、建立诉源治理阵地、丰富多样普法宣传、畅通便民申诉渠道、多点多元化解纠纷、区块治理跟踪问效等举措,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2件,通过支持起诉、促成和解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166万余元,对退役军人罗某某的家庭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1.6万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8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头版刊载。
04
以党建推进中心大局法治进程
组建“茶源益美”办案团队,将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落实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用心办好民生民利案件等六项内容,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以提供“订单式”检察服务帮助企业分析研判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20余次,严惩破坏营商环境、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犯罪案件7件24人;在蒙顶山建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百丈湖建立水域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基地,与区纪委监委会签《关于进一步加强协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检察建议回复率、整改率均达100%。办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2022年百件优秀行政检察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