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板桥”之变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副科长 王怀忠
第一次来名山,记的是在1998年,但那时名山给我的印象已经记不得了,因为那次我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从2010年起我到名山工作至今已五年,我已成为名山全面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之一。
近年来,名山的发展变化,每一位名山人都是有目共睹,可圈可点,每一位名山人都是名山发展进步的见证者。而老城区“大板桥”的变化,是名山发展变化中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
2010年我到名山后,名山给我的印象是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高大上的建筑,街道和人行道也很窄,人行道也被商家的货物所占据,而且道路也是高低不平的。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夜间“大板桥”的热闹景象:桥上人行道被售卖各类商品的小商小贩的摊位占据,商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被堵在夹缝中间的汽车司机,急促地按着喇叭,道路中间还夹杂着侧身通过的行人,嘴里还不时嘟噜着什么,一派“热闹”的景象。
忽然有一天,晚饭后散步来到“大板桥”,发现昔日“大板桥”上的“热闹”景象不见了,桥上两边的小摊贩不见了,桥身护栏换成了不锈钢的,道路中间安装了隔离栏,车辆各行其道,桥的人行道也重新进行了维修加固,行人在人行道上或行走或驻足远望,少了往日的喧嚣。说实话,初见时还不“习惯”,但又感觉这一切又是那样的理所应当。
名山,正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像嘟噜的小姑娘一天天成长为含蓄的少女……